潮人文化百科  > 所属分类  >  传统工艺   
[6] 评论[0] 编辑

潮绣

  潮州刺绣简称潮绣,始于唐宋,盛于明清,距今已有1000多年,系中国四大名绣之一“粤绣”的一大主要支流。

 

简介

  

潮绣代表作——《九龙屏风》潮绣代表作——《九龙屏风》

  潮州刺绣在民间工艺活动的基础上形成,具有古老传统与地方特色,是中华民族富有地方特色的一种刺绣艺术。其绣艺精美细致,构图均衡饱满,画面物象浮凸似雕,色彩富丽堂皇。它以金线、银线、绒丝等材料相结合,以棉絮、纸丁垫筑强调表现立体象形、质感,以使物象层次分明如浮雕,然后在其上面运用绣、钉、垫、贴、拼、缀等针法绣法绣制,尤以“二针龙麟转绣”及“垫、浮、勾、勒、通”等的刺绣绣法工艺最为突出,在四大名绣中独树一帜,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盛誉,是我国刺绣艺术宝库中的一块瑰宝。

 

渊源

  一说始建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(738)的潮州开元寺,规模宏大,当年寺里的幡盖等绣品,按理须就地取材,这应是唐代潮州刺绣已达到相当水平的旁证。因缺乏有说服力的依据,只能是推测之词。

  唐·苏鹗《杜阳杂编》 载:贞元元年(785),南海奇女子卢眉娘在一尺绢上,绣《法华经》七卷,“点划分明,细如毫发”。秦、汉时,潮州隶属南海郡,但隋代已置南海县,故上文之“微绣奇女”,其籍里应属南海县。不过唐代岭南绣艺既已如此精细,同处一道(省)的潮绣多少能得其沾溉、影响,似在情理之中。

  目前可知,最早提及潮州刺绣的文献,是宋宝祐二年(1254)潮州知州陈炜《题湖平石壁》诗(诗刻今存潮州葫芦山中麓 ),其颈联:“朱幡影里绣屏好,绿盖香中画舫行。”意思是:太守夏日游湖,画舫在绿漪荷香中徐行,微风轻拂,红旗舒展,在丽日辉映下展示出一幅幅精美的绣屏。遗憾的是太守只抒写出美的感受,却未能提供更多的有关工艺方面的记录。但迟至明代,则可知在嘉靖万历年间,刺绣已经是潮州妇女所熟稔的手工。如明代潮州戏文:嘉靖四十五年(1566)刻本《重刊五色潮泉插科增入诗词北曲勾栏荔镜记戏文全集》 中,有“五娘刺绣”一出,写五娘在闺中思念恋人陈三,婢女益春请她刺绣解闷。

  益春:(念)捧着绣箧出绣房,金刀金剪尽成双。画花粉笔尽都有,五色线绒绿间红。(唱)安排绣床闺房东,挂起罗帐脑麝香。针线箱绣箧,益春常捧,内有五色线绒绿间红,铜箱交剪对金针。……(白)请阿娘刺绣。

  五娘:(白)拙时针线停歇,不免绣一光景解闷。(唱)尽日无事整针线,逍遥闲闷心无挂。针穿五色绒共线,绣出麟毛千万般。

  万历刻本《重补摘锦潮调金花女大全》中,也有“金花挑绣”一出。这两出戏,非常具体地描写了明代潮州民间刺绣的种种情况。妇女在绣房、绣厅刺绣,依绣床,张绣箧,针黹用具针线箱、剪刀、金针、五色绒共线,还有用来画花的粉笔。绣品内容,有孤鸾戏牡丹、鹦鹉枝上宿、犀牛望月、四时光景等等,正是民间工艺美术最常见的题材。

  到清代,地方志书对潮州刺绣也多有记载。康熙《澄海县志》 记“妇女之俗”说:“百金之家,妇女不昼出;千金之家,妇人不步行。勤于女工,帛虽盈箱,不弃其治麻。”

  乾隆《潮州府志》 “术业”条言:“妇女多勤纺绩,凡女子十一二龄,其母即为豫治嫁衣,故织纫刺绣之功,虽富家不废也。”

  光绪《潮阳县志》 载陈作舟《潮阳竹枝词》:“绣罢小姑绩苎忙,机声遥度女墙红。织成不向街头卖,待嫁郎时好衣郎。” 
 

品种
【绒绣】

  纯用丝绒在丝、绸、缎上以平绣针法绣出平面图案,也略加棉花或粗棉线薄垫,绣品细腻精美,题材多为飞禽、博古,用作画片、挂屏等。

【钉金(银)绣】

  使用金银线为主(包括正金线和充金银线),色绒线为辅。绣品以其金碧辉煌、粗犷雄浑的凸浮雕效果为特征,也叫钉金银绣。绣制之始,采用棉花或纸钉垫垫在布料的上面,在垫高的地方用金、银线和绒线刺绣,使图案凸起达到立体的浮雕效果。

【金绒混合绣】

  以金银线为主,绒线为辅结合绣制,并在主要部分加以垫浮,尤其应用对比色强烈的色绒线刺绣,配以金线勾勒,达到色彩瑰丽而不俗气,绣制浮凸而产生浑厚质感。

【线绣】

  纯用真丝或人造丝线以平面绣制而成, 绣品晶莹瑰丽,有单面绣和双面绣两种。传统产品主要有披巾、枕套、帐眉等日常绣品,是民间织绣品,具有民族民间色彩。

【珠绣】

  以线串珠刺绣,在线绣的基础上演变而来。晶莹或反光的珠片和圆珠的点缀保留了具有特色的浮雕效果,也增加了光彩和亮度。

【洋金银线绣】

  使用进口的金银线绣制,故称“洋金银线绣”。线细而秀,以平金盘地,钉缀各色丝绒线,绣艺分轻工、重工、满地花、散花之分。其钉金技法细致,色彩雅丽,绣艺精美。产品主要为短花衣,褂裙和仿古官服等。

【发绣】

  运用头发代替丝线绣制而成的绣品,是我国独特的传统民间手工艺,具有悠久的历史。发绣以发代线,利用头发的黑、白、灰、黄、棕的自然色泽,以及细、柔、光、滑的特性,用接针、切针、缠针、滚针等不同针法刺绣,显其质朴素雅,针迹细密,色泽柔和的独特风格。人物绣像以短针脚平绣为主,绣迹顺墨稿断续,细致入微,神态生动。

【通锦绣】

  在传统的潮绣、抽纱发展起来的现代民间手工艺,创于20世纪70年代前后。它以通为特点,以绣为主体,运用点彩与纳绵两种绣法绣制。其运用纯的纺丝布料的经纬方格丝,在通透部分之处,加以抽通工艺,再配以染、衬、针、锁、垫等各种绣艺,组成点、线、面的锦绣画面,密实中见通透,层次分明,主次清晰,若浮若现,加以各种花纹综合交错,穿插流畅,组成千变万化的剔透纹样,宛如雕镂,更显出其清新秀丽、精美素雅的艺术效果。

 

题材

  潮绣题材内容和图案纹样受潮州木雕、潮州戏曲、浮洋泥塑、民间壁画、金漆画、潮彩等民间工艺所影响,互相渗透,融会贯通,独具特色。其设计稿通常采用线描。用线刻画出各种不同形象的质感,人物强调情势,花鸟则强调动态,使其在未经着色的绣制之前已具备一定的艺术感染力。

  潮绣题材广泛,除人物、花鸟、动物、器皿、博古、龙风瑞兽、山光水色、戏剧传奇之外,常配以海产鱼虾以及南国花果的佛手、菠萝、林檎等瓜果。

 

材料

  金线、银线、花线、各色绒线、纱线、棉絮、纸钉、绸、缎等。

 

载体

  挂屏、条幅、屏风、床帷、幢幡、宝盖、服装、装饰摆设等。

 

工艺特点
技艺

  潮绣采用“铺、垫、钉、贴、拼、缀”的绣艺技术处理,使绣品呈现凸浮雕的艺术效果,金碧辉煌,构图饱满。

  【铺】在一张画稿上,将需要薄垫或垫底的地方用粗纱平铺一层;

  【垫】用纸棉絮进行垫底,呈浮雕状,突出物象;

  【钉】在铺线或者在垫钉、垫棉上钉上金线、银线;

  【贴】【拼】将物象拆分成小块钉绣,而后把绣好的各个部分拼贴成整体,成为整幅;

  【缀】在整幅作品组合完成之后,进行调整修饰,点缀配物,如同中国画调整修饰画面一样。

针法

  潮绣基本针法有:象形针法、锦纹针、花型针、竹编针、松子针等;辅助性针法:璇针、勒针、过桥、銮乾、二针锁、三针锁、打只、三山起、化针、乱针、点绣、踏针、捞花瓣、垫地、凹针、累勾绣等,其中有60多种钉金针法以及40余种绒绣针法。

  潮绣在工艺处理上,强调表现象形、质感、勒线。针法变化多样,针脚匀称整齐,针针见针脚。形状层次分明,纹理清晰,使物象活灵活现。尤其是钉金垫浮绣的二针龙鳞和鱼鳞技法,即用金线作漩涡状钉绕成小于图钉盖圆片,片片相叠盖,鳞之下端可翻动,真如鱼鳞模样生动。

“黑面阔嘴”

  在潮绣传统人物绣中,“黑面阔嘴”技艺是中国刺绣中独一无二的绣艺,也是潮绣技法中难度极高的工种。难度之高在于画稿仅在画上轮廓线,刺绣者得凭借自身的艺术素养、造型能力和娴熟的刺绣技艺,在线内“铺棉、垫盖”,并在将脸部下半截折开刺绣,两边将腮、嘴拼合成阔嘴状。这项手艺,在清代多由男绣工所为。清末以来,潮绣的男工多数是“能画善绣”的艺人,他们对于刺绣脸部的眉、目、嘴、鼻以针当笔,有如画上去一样,熟能生巧。

 

抽纱

  潮绣和抽纱工艺相结合的产物,约有百年历史,有“南国名花”的美誉。制作工艺有垫绣、刁绣、平绣、十字绣、花窗、挽窗、对丝、通花等数十种,针法有400多种,构图繁复精致,充分体现了潮绣的精巧。其中,抽纱的颜色以淡雅为主,少用金色和绒线,与潮绣总特点不同。

 

潮绣绣艺程序

  以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的金杯奖之《九龙屏风》的龙头为例,分为四个步骤:一是川白描勾画出龙头的轮廓和结构;二是垫棉、垫各种形制的纸钉,突出了骨骼鬃须;三是在垫料的上面铺绣金线,目、眉、舌则绣上绒线;四是用包上各色丝绒的纸钉勾勒出线条结构。”


 

艺术特色

  【构图】匀称饱满,传统纹样丰富。通过细密用针使图案边缘和色彩过渡既柔和又明晰,使整个画面显得大方。

  【色彩】浓郁、鲜艳,气氛鲜明。金丝、银线、红花、绿叶,用色对比相当强烈,达到明快艳丽的艺术效果。

  【技法】灵活多变,绣艺精美细致。线绒结合,纹理清晰。


 

代表作品

  潮绣作品《郭子仪拜寿》、《狮子头》、《海龙王头》、《安春鸟》等,在宣统二年(1910)清政府在南京举行全国工艺赛会上得奖。刺绣作品还于1915年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,1923年和1925年参加伦敦赛会,得到国际上较高的评价。潮绣作品《九龙屏风》和《吹萧引凤》,1982年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的金杯奖。

  2006年5月20日,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2007年6月5日,经国家文化部确定,广东省潮州市的林智成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,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。

附件列表


6

词条内容仅供参考,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
(尤其在法律、医学等领域),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。

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,请 编辑

上一篇 老香黃    下一篇 冬瓜册

标签

暂无标签

参考资料

[1].  潮州侨联   http://czqlgovcn.h211.000pc.net/zjcz/lswh/lswh_004.htm
[2].  宗教绣品工艺——潮绣   http://www.zjypw.com/zt/chaoxiu/

同义词

暂无同义词